今天是
首页 > > 行业动态

通达全球119个国家 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开辟新路径

时间:2023-07-21

  记者从铁路部门获悉,今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累计发送货物42.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5%。截止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辐射中国17省61市115个站点,货物流向通达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

  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4月28日,首趟“渝桂新”南向通道试运行班列从广西钦州港站开出,驶向重庆团结村站,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前身。2018年11月,中国、新加坡正式签署《关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将“南向通道”正式更名为“陆海新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刘玮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从2017年到2022年的6年时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实现由线及面、形成网络。线路也从最初只有北部湾—重庆1条,发展到如今常态化开行北部湾港—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河南、桂东和桂北7条,并在重庆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衔接。运输品类也由最初的陶瓷、板材等50多个增加至目前粮食、汽车配件、电脑配件、装饰材料等940多个。

  数据显示,6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集装箱运量实现强劲增长。2017年到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年发送集装箱货物从3382标箱增长到75.6万标箱,6年增长了223倍。

  如今,从柬埔寨大米到泰国香水椰、山竹,以及越南百香果、榴莲……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农产品正在源源不断地通过陆海新通道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而中国的新能源、新材料、机电产品等产品采用通关一体化模式,向海关完成出口申报后,就可通过铁路和海运无缝衔接运往国外。

  短短6年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无到有、从试运行到常态化、从一条线到一张网,展示出良好发展势头,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了强劲动能。

  激发西部开放潜能

  据2022年度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展卓有成效的一年。经计算,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为135.2,较2021年的122.6、2020年的102.0分别增长10.3%和32.5%,表明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整体执行情况良好,运行成效递增。

  据介绍,西部陆海新通道不断完善铁路、公路、港口、口岸等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培育国际铁海联运、跨境公路运输、国际铁路联运等物流组织方式,为西部地区提供了一条便捷畅通的物流大通道,帮助西部地区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特别是与东盟十国之间的经贸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将西部内陆地区从对外开放的“后卫”变成“前锋”,带动了沿线贸易增长,成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谈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优势,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物流经理林政介绍说,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节省时间,运输更高效。通过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运输比原来缩短了10天左右的时间,帮助企业产品提高了国际竞争力;二是降低了经济成本,更有利于企业将更多产品出口海外,抢占海外市场;三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汇聚到涪陵区,形成产业集群,有助于企业下一步壮大发展。


上一篇:“新三样”释放外贸新动能

下一篇:国际邮政公司发布2022年全球邮政业初步报告